在4A廣告公司當了一年文案的心得

這是一篇很誠實的工作心得紀錄,與你分享我的惶恐、困惑和自我勉勵。

Lucie Liu
Aug 31, 2019

大約四年前,我還在公關公司做account時,因為對文案很有興趣,那時手上有幾個社群相關的小專案,自己也就開始嘗試,兼著寫寫社群文案。

當時就立下了這個目標:我要進4A廣告公司當文案。現在的我,正做著四年前的我很嚮往的工作,本篇與你分享目前為止這短短一年多的體會。

1/ 最多的學習,在於「創意的表述」。

這的確是我當初想進廣告公司的初衷:我想要好好打磨創意基本功。

從Concept到Idea再到Material,試著從那些(有時匪夷所思的)What to say之中,拆解各種可能,(有時不求甚解地)套入創意觀點與決定立場,去思考How to say,做出不只是廣告訊息的好看內容。這個推演過程,得簡單,得有力,讓客戶先理解你的明白。

而從提案到結案,在這一連串的漫長旅程中,我認為最難的部分,其實在於「品牌與代理商之間的認知、品味與價值認同」必須接近,最終作品放到市場上時,我們才能共同獲得被提起、甚至只是被注意的機會。

2/ 面臨的困難

2–1. 自我意識強烈 v.s 團隊合作思考的衝突

偏好獨自進行思考的「內向者」特質,讓我經常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在團隊brainstorming時一起發展想法。一方面是面對多人場合,通常保持「傾聽模式」的習慣,在面對創意團隊「多人合作的從零到一」這種運作模式時,真的深感不適應,時常感覺自己好像很沒貢獻;另一方面是,我的經驗值確實還不夠。還不熟練一直以來品牌在做廣告的那套模式,儘管我同時並不服氣,因為明白,那一套絕對不是現在的客戶會期待、消費者會在乎的東西。

這一年多來,我做最多的練習,其實是把(大部分是別人的)想法整理成一個提案的技能。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從做中學」的歷程,幫助我補足Know-how,漸漸瞭解為品牌做一個完整的Campaign大概是怎麼一回事,而在團隊成員身上,挖掘自己欠缺的部分,讓過剩的自我意識開始鬆動,也是一個有趣的挑戰。

如何在討論過程中讓自己的力量百分之百展現,又得確定是「有助於推進團隊工作成果」的力量,進而打動團隊成員,就是接下來中程的首要目標。

2–2. 文字美學與清楚的商業訴求之間,平衡究竟是否存在

必須說,真正成為廣告文案後,我大多數時候的工作心情是很迷茫的。

日常做功課時,總在備受鼓舞之後,回到日常執行的項目上,又感到茫然。比如最近讀文案前輩李欣頻的新書,再次被她將廣告文案創作視之為使命的理念,以及應運而生那些數量龐大的精彩作品激勵,或是平常在看國外廣告獎的獲獎案例,感動之後襲來的往往是沮喪。同樣是做廣告,怎麼和我的日常如此天差地遠。

這裡又要引述我敬佩的羅導之言: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消費者仍只把廣告當廣告看:他們通常只希望在政治正確、審美通俗、幽默低階的廣告語境裡,不費腦力地接收消費訊息。就像病人看醫生只求康復那樣。』

做為一個文案,不能只是一門專精文字的手藝,必須去關注、把自己揉入那些我不甚理解,甚至有點抗拒的流行事物之中,時常令現階段的我感到沮喪,甚至萌生「我終究不適合在這行繼續做下去」的念頭。

我想,這與個人選擇有關。

當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越來越成型,心中漸漸有了一個更明確的、想成為的樣子,而當與之悖離的訊息出現時,感官與心靈都不再受到撥動,其實應該是好事一件。

要怎麼在形塑自己的同時,繼續對世界敞開雙臂,保持開放的心態呢?

『可是廣告同時是一部影像作品:它既是一個藝術文本,也是一份歷史文件。廣告專家有責任釐清廣告中的美學與政治,藉以精進作品。這些探討往往已與消費訊息脫鉤,即使廣告的終極追求同樣是消費。醫學專家某天必然會成為病人,從而完整地體驗醫學與生命。但廣告專家是否必然成為一位消費者,從而完整地體驗消費?我認為你有選擇權。』 ———— 羅景壬導演

我們一起好好想想。

2–3. 創意均質化的時代

前面提到的沮喪,也和環境有關。現代因為訊息傳播效率高,成本不如以往高昂的內容,也有機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同型態的受眾模組越來越碎,於是對品牌而言,有能力(或仍願意)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少,期待值卻越來越高。

以下節錄分享集知會所這篇好文

內容早已超過一人每天所需上限。其實注意力或銷售的問題,不是在同產業的競爭,而是在你意想不到的趨勢或其他產業的潛在競品或遠因。
比如選舉會影響電影票房、手機發售日影響其他店家生意、美劇首播會影響全球其他娛樂的收益,甚至指標 KOL 轉換平台會影響到其他創作者或廣告投放。
全面了解各種領域與資訊,避免在資訊快速廣泛傳播的今日,讓自己的聲音被淹沒。

文中提到的「創意權威解體」現象,也是在公司裡幾乎每天都在熱議的話題。

對這個時代的創意人來說,除了社群內容高速的淘汰,最大的恐慌莫過於全球創意的均質化與原創性的枯竭當所有人都在使用類似的平台與工具,且難度並不高的時候。任何一個「非業界」的人,都可能交出水準極高或擴散極廣的創意。KOL 越來越年輕,兼具企劃與製作能力的小團隊越來越多。過去廣告公司是創意的領導者,但很漸漸地竟然開始變成追逐者。

3/ 對未來品牌做行銷「去中心化」的思考

So, Ideas are cheap now.

對品牌而言,agency最終能執行出什麼樣的成果,才是有意義的。

沒資源總會有沒資源的作法,能整合並善用僅有的稀少資源,盡可能提升全方位的能力,也許是未來的創意競爭力。

4/ 一些感悟與行動建議

對於一個還在體制內的人,或未來還想踏進這個體制的人,如果要給個建議,我會說:放下對廣告公司光環的想像以及幻滅吧。

靠自己去進步,吸收更多的知識,加速輸入的廣度,提升思考的深度,從大家都看的見的表象,不斷往下、往內探,去找答案。

最後一個老生常談卻非常重要的感悟是,未來唯一能創造出差異以免被時代淘汰的方法,只有一個——

你只需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於世界的興趣。

那會成為你的獨特性,以及讓你無可取代的競爭力。

對有感覺的事情要持續經營,不要讓自己失去經歷各種體驗的機會;不要放棄生活。

保持良善,不要對人性失望。

以上,與船上的各位分享啦。

我是Lucie,歡迎各種交流與可能的合作:share.with.lucie@gmail.com

好文延伸閱讀:我們正一起走在去死的路上?

--

--

Lucie Liu

學海無涯,道理恆常,而每一次的思考都值得紀錄,持續挖掘思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