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1y5m13d的職涯回顧

人生第二個母親節的一些雜想

Lucie Liu
4 min readMay 12, 2018

兒子即將滿一歲半了,深深覺得當了媽媽以後,也和孩子一樣,真的成長了好多好多啊。整理了一路隨手記下的、從事「媽媽」這個職業目前的心得,為第二年過母親節的自己留個紀錄。

托嬰中心幫忙準備的卡片~那顆愛心是孩子撕成的色紙拼貼,封面是孩子的手印彩繪。孩子帶著甜甜的笑容,連一朵花一起送給我的時候,真的是徹底融化嗚嗚嗚

領悟:一切育兒資訊都只是「經驗」,不是「知識」。

孕期的準媽媽階段,回想起來就是很天真呆萌,吃什麼都先google過、每天爬文努力了解媽媽星球的語言,吸取前輩們的智慧,如此孜孜不倦,實在很容易過度放大接收到的資訊,然後陷入焦慮。

孩子蹦出來之後,在一天又一天的混亂中,才漸漸摸出一條走起來適合我們家的路。

育兒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

轉變:在意的事物很少,凡事看得很開。

承上,當我確信全世界沒有第二個人比媽媽更了解孩子(至少在他還無法獨立生活的階段)不管是醫學界、教育界或任何領域的專家,對育兒的各種難題,都各自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我就立志:保持心態開放、盡最大的努力照顧他,然後練習放寬心,並且相信自己的判斷與決定。

總有一天,我再也沒有辦法去干涉這個世界要如何對待他。

我希望能陪他一起找到,讓他得以安穩立足的方法。

原則:謹記「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養孩子,以更廣的層面來看,其實是「重新學習人際關係處理」的一段過程。教養的本質,其實就是「如何有效影響他人?」,如同真實上演「北風與太陽」。

雖然他現在還這麼小,說真的我根本無法想像,往後幾十年我們的生活樣貌。但還是要常常提醒自己,必須把眼光拉長,要明白陪他走這一遭,就是「引導、陪伴,放手」不斷循環。

發掘特質,投其所好,陪伴他長成他所能的樣子,時時放在心上這個想法:

他的生命是他自己的,只不過是透過「我的身體」這個介質誕生而已。

覺得有趣:和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反思體制帶來的限制。

觀察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也是媽媽這個職業中,最大的樂趣與成就感吧。

孩子最近正在語言大爆發,對詞彙的學習速度和記憶力都成長驚人,實在可愛到不行~所以我會開始特別注意,自己和他說話的方式,對週遭也會教他說話的人和他的互動,也特別敏感。

現階段最好玩的大概是跟他「說故事」。常常講一講就忍不住自己卡住,因為絕大多數我目前想得到的童話啊、寓言啊,有些內容小時候聽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但要自己講給孩子聽,很多部分都讓我實在無法簡單帶過。

我希望能不只是給他一個結果,搭配一個「社會看似透過故事、實則賦予孩子某種期許」的道理,或狹隘地給一個模糊不明的某種希望。

那要怎麼做,現在我也還沒有具體的答案,大概會先跟他盡量多聊點更貼近生活的話題吧。(弱)

說說廢話:媽媽就是一種slash

說到2018最熱關鍵字「斜槓」,其實廣義而言,媽媽就是標準的斜槓啊!

在大多數時候,做「媽媽的工作」都讓我覺得很挫折。從生理照護、哺餵煮食,到大一點得說學逗唱、學習教養。每件事情都超級不容易,何況眼前面對的,是一個生命,是一個對我而言獨一無二、無比美好的存在。

所以在有了孩子那一刻起,媽媽想盡辦法去充實所有技能,頭皮再硬也動力破表,我想那也許就是所謂的「母性」。

當然無法槓槓都專精,而每一槓都源自於滿滿的愛和用心。

最重要的是:保有自我的練習

還沒有孩子的時候,我是個很容易放過自己的人。

有了孩子以後,因為我擁有的時間還是只有這麼多,一大部分被迫必須分給另一個個體,而且那段時間百分百屬於他和我。這一點讓我意識到「留時間給自己」的重要性。

比方說每天必須的運動時間,就從內在深處生出了更強的驅動——那是我的24小時中,唯一「為了自己」所花的一段時間,還能不把握嗎?另外一方面,其實更重視健康,也是為了能保有不太糟的身體,以免老了以後他可能會一起煩惱我的醫藥費。

除了工作和家庭,我也想繼續,在我所選擇的人生中,除了無法選擇的部分,還能留下完全屬於自己所開創的一些成就。

so just KEEP WRITING AND KEEP SHARING.

--

--

Lucie Liu

學海無涯,道理恆常,而每一次的思考都值得紀錄,持續挖掘思想的深度。